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英文名称: 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
就诊科室: 儿科,小儿传染病科
多发群体: 幼儿
常见发病部位: 手,足,口
常见病因: 肠道病毒感染
常见症状: 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
传染性: 有
传播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接触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的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分成两种,其中99%以上的孩子,都是一个轻症的手足口。从对因治疗上来说,不需要做抗病毒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做对症治疗,根据孩子的相应表现做个性化治疗。另外1%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则需尽快就医不能在家自行治疗。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抗病毒药物,是专门针对它来做治疗的。所以用药主要要看孩子发病时出现了哪些病症。如果有发烧症状,就可以用布洛芬和乙酰基酚;有疱疹则可用淡盐水让孩子漱口。另外不能给孩子喝热水,要给孩子喝偏凉的水,防止疱疹破溃或引起孩子咽部疼痛。
专家解读:轻症手足口病主要有发热、流鼻涕、咽部疱疹和肢体疱疹等,重症手足口病则表现为持续高热,还会出现抽搐、嗜睡、或肢体肌阵挛,甚至呼吸功能和心肺功能的衰竭。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孩子在早期往往只有咽痛或厌食的症状,或者部分会轻微发热。对于小月龄孩子,则主要表现为拒奶,拒食。稍微大点的孩,可能在拒食的时候,会表达出自己咽部不适。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在发烧一两天后出现皮疹,或是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及咽部疱疹、和肢体疱疹等。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则表现为持续高热,四岁以下的孩子,还会出现抽搐啊,嗜睡,或肢体肌阵挛等症状。部分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功能衰竭,或心肺功能衰竭等情况,并会很快会引起孩子的死亡。
专家解读: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及咽部疱疹、和肢体疱疹等。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则表现为持续高热,四岁以下的孩子,还会出现抽搐啊,嗜睡,或肢体肌阵挛等症状。部分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功能衰竭,或心肺功能衰竭等情况,并会很快会引起孩子的死亡。
专家解读:1、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北方发病的高峰季节是在5到7月份,主要是湿热的气候、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和传播。<br><br>2、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尤其小于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br><br>3、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br><br>4、所以无论是什么时期,我们都应该注意宝宝的卫生情况,避免出现手足口病。
专家解读:针对体温过高可以用一些退热药治疗,但是手足口病更多是口腔的疼痛,疱疹破溃之后形成溃疡的状况,可以局部用一些止痛的药,或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如流食或半流食。如果大便有便稀或是消化不良,可以给益生菌治疗。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主要在冬春季节,传播途径有以下:1、呼吸道传播,也就是飞沫传播。戴口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御作用。2、接触传播。如果接触了手足口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后没有及时洗手,则很可能通过手的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病毒。
专家解读:手足口病不需要采用抗病毒的治疗,主要应做好对症支持治疗。1、轻症的手足口病人,要饮食清淡,多喝水,若有发热可采取退热的治疗。2、重症的手足口病人,必要时可选择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甚至皮质激素治疗。另外,主要是做好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