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浏览
    手机浏览
    手机网页版
    扫描二维码观看 手机浏览更方便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尚医健康资讯微信公众号
韦企平

韦企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青光眼 | 视网膜脱落 | 眼外伤

去咨询其他医生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
1003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眼或者双眼视力逐渐的下降。视神经萎缩,中医叫青盲,就是不疼不痒,视力逐渐下降,有的甚至可能失明。 <br><br>病人自己感到视力下降,或者说甚至就完全看不清楚了,当然对于一些五颜六色的色觉的变化,他也看不清楚了。通过瞳孔的对光反应、眼底检查,眼科医生大多数是能够判断出来他有没有视神经萎缩,或者说到什么程度。譬如现在做oct,我们可以看到视盘周围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薄了,通过视野改变,我们知道他视野向心性缩小。<br><br>所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除了自己的主观的感觉,结合客观检查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疗法
1452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疗法,视神经萎缩,病因治疗最重要。病因明确或者病因已经解决了,比如说脑子里边长个瘤子,我们及时的把颅咽管瘤或者垂体瘤摘掉了,但是已经残留了视神经萎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治疗,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br><br>西药主要用一些神经营养药、改善微循环的药,中医方面主要是根据他的全身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一般都采取比如舒肝、养血、补肾、开窍、明目等等方法。 当然中医的针灸治疗对于视神经萎缩也是有一定的辅助的作用,所以中医一般主张就是中药辨证论治,结合针灸治疗,可能疗效会更好一些。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需要做怎样的检查项目
1480

视神经萎缩需要做怎样的检查项目? 视神经萎缩是一个临床的概念。<br><br>一般视神经萎缩,病人眼底不会有什么疼的感觉,尤其有一些马虎的同志,视神经轻度萎缩以后,都不一定来医院找医生看,有时候是在偶然的常规体检中发现,但是也有的很多病人,可能会明确的说我的视力明显下降了,当然还有病人因为别的病,发生了视神经萎缩。 <br><br>如果我们怀疑或者希望去确诊是不是视神经萎缩,我们需要做的检查:<br>一个是视力,千万注意,不要忘记做矫正视力。因为裸眼视力有很多患者可能有屈光不正、有近视眼、有散光,戴着眼镜以后可能视力又会提高好几行。<br>还有一个就是眼底检查、瞳孔对光反应。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以后,根据萎缩程度不一样,它的乳头颜色可能变淡了,或者变全苍白了。<br>视野检查、电生理检查这些综合检查都很重要,这样可以对视神经萎缩的严重程度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以后治疗重复是做这些检查,我们也可以知道治疗的效果如何。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该如何的进行分类
964

视神经萎缩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实际上视神经萎缩的分类,最好是根据病因,因为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它的预后是有差别的。<br>比如说缺血、炎症、外伤、遗传等等因素都可能发生视神经萎缩。 <br>还有像颅内的占位病变,脑子里长个瘤子,如果肿瘤发现的晚,发现的不及时,那双眼就可能视神经水肿,一直发展到视神经萎缩,最终可能失明。<br><br>所以视神经萎缩的分类,主要是应该根据病因来进行分类。<br>及时的发现视神经萎缩的病因,根据病因来积极的、尽早的治疗,可以使视神经萎缩的程度缩减到最小的程度,使视神经萎缩不再进行。<br>否则的话,如果你不发现病因,只看到视神经萎缩就不管它了,或者说就是到这种程度了,可能会耽误一些隐秘的疾病,包括颅内占位病变或者框内的一些占位病变。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983

视神经萎缩的病理改变是什么?视神经萎缩,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任何原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的不可逆损害,均可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视神经萎缩,它实际是前视路,也就是视网膜睫状体通路,系统损害后造成的轴突的变性,神经纤维蜕变和坏死以后的一个病理学概念和形态学后遗症。当然结果是造成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眼底颜色变淡或苍白。<br><br>所谓视功能损害,视力肯定下降了,戴眼镜也提高不了;视野有缺损,根据萎缩的程度不同,视野缺损的面积、范围、形态都不一样;对于外界物体的颜色的改变,也辨认不清楚了。总之,视神经萎缩它本身是一种退行性的改变。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多久会失明
1238

视神经萎缩多久会失明?主要强调视神经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br>如果是外伤引起来的,视神经萎缩到了一定程度,你没有再受外伤,比如受损伤以后,视神经萎缩视力只有0.4了,一般情况下能够保持住这0.4的视力。 <br>但是如果说脑子里边长了肿瘤、长了东西,没有及时发现,那视神经萎缩不是失明的问题了,肿瘤压迫除了引起视神经萎缩、失明,甚至可以危及生命。<br><br>所以主要看引起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种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像laber视神经病变,它是一个遗传疾病。这种视神经萎缩也比较复杂,它根据不同的基因位点突变,视力最终恢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专业大夫对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的预后会有一个相对综合一个判断。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能吃补药吗
622

视神经萎缩能吃补药吗?经常有家属会问这个问题,或者病人本人来问,是否能吃补药,尤其是补益的中药。<br><br>首先要说明身体不虚的人是不需要依靠补药来强壮身体的,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无论是单味补药或者补益的中药,都是为体虚者而设的。因此中医历来强调虚则补之。 <br>其次,我们说身体虚,从中医角度来说,可以分为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而气血阴阳又均由脏腑所主,所以在补虚的时候必须考虑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br>此外,补药还应跟季节有关。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然这些复杂的中医的辨证补法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完成。在此主要是告诫大家的是对服用补药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盲目跟风或人云亦云。

韦企平 韦企平
视神经萎缩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914

视神经萎缩可以用针灸治疗吗?首先应该肯定的说视神经萎缩是可以用针灸治疗的,因为最早在《内经》这本书里,就有“牧者,中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的论述,说明眼和脏腑关系很密切,而且眼和脏腑是通过经络来联系的,一旦经脉失调、经络不能贯通和运输气血就会引起眼部的病症,这就是我们针灸治疗眼病的理论基础。 <br><br>我们有很多的经络,尤其是三阳经,跟视神经萎缩,跟视神经的木系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在实际的临床上,确实对于一些视神经萎缩的病人,配合针灸治疗,往往取得更好的效果。

韦企平 韦企平
得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怎么办
1593

得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怎么办?青光眼实际上也是一种视神经病变,它往往是因为眼压高,长期得不到缓解以后,压迫视神经而引起青光眼性的视神经病变,或者叫视神经萎缩。 <br><br>得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以后,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关注眼压,一定要把眼压降到一个目标眼压的水平,所谓理想眼压水平,只有把眼压降到正常范围以内,我们再考虑其他的,不管是西医、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保护神经、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可能才会有效。<br><br>当然,有一种青光眼叫正常眼压青光眼,眼压从来不高,但是也发生了青光眼特征性的视野改变和眼底的视盘的改变。这种青光眼病人更需要从全身去调理。除了用一些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从中医中药方面也可以调理,也包括针灸治疗。<br><br>综合治疗可能对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的辅助的作用。

韦企平 韦企平
青光眼术后眼压低有几种可能
1166

青光眼手术以后眼压低有几种可能?大多数青光眼都是因为眼压高压迫了视神经视盘以后引起视功能损害,我们手术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br><br>青光眼手术有内引流外、引流不同的方法。青光眼在手术以后的三五天内眼压比正常明显低,通常是正常的。因为正常眼压是10~21毫米汞柱,如果手术以后眼压已经降到正常以下或者十二三,不必着急,观察几天,如果降的太低,甚至低于10毫米汞柱,这时候一般多见于外引流手术,我们要检查它的滤过泡是否做的有点过大,引流有点过于通畅了,就引起术后的低眼压。 <br><br>总的来说青光眼术后眼压低,很多是因为引流过于通畅引起来的。手术大夫会根据眼压滤过泡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治疗和补救措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韦企平医生擅长与简介

    个人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眼病,对青光眼对中西医结合诊疗及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的稳定和维护有较丰富对临床经验。

    个人简介: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韦氏中医眼科第四代学术继承人。从事眼科临床40年,先后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及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北京市第四批和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兼任全民健康促进和科普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加坡中华医院眼科顾问;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及中医眼耳鼻喉杂志编委;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科普文章近50篇。主编出版国内第一部《视神经疾病中医西医结合诊治》专著、《视神经疾病-专家答疑解惑》科普著作和向海外发行的国际标准化英文版教材《中医眼科学》;并主编和参与学术专著1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眼病,对青光眼对中西医结合诊疗及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的稳定和维护有较丰富对临床经验。其主持和合作对各级科研项目先后多次获奖;主要参加合作的“Leber病的研究”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